麟剑《人类源流史》中亚北亚古代民族∶鞑靼人与鞑靼人汗国1

麟剑《人类源流史》中亚北亚古代民族∶鞑靼人与鞑靼人汗国1

鞑靼人与鞑靼人汗国1

一、鞑靼人

鞑靼人,也音译为“达怛”、“达旦”、“达达”、“达靼”等,是多个族群共享的名称,包括以蒙古族为族源之一的游牧民族、在欧洲曾经被金帐汗国统治的部分突厥民族及其后裔。其游牧区域在欧洲人绘制的地图里称之为鞑靼利亚。

中国今天的少数民族之一塔塔尔族和俄罗斯等地的鞑靼族都源自古代蒙古草原上的鞑靼人。

在俄罗斯和部分欧洲国家,鞑靼泛指蒙古人及在蒙古帝国扩张时期随蒙古人进入欧洲的其他草原游牧民族。12世纪的维吾尔大学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认为鞑靼人说一种突厥语方言。

“鞑靼”这个名字是拜占庭人开始使用,用来指代黑海到咸海一带广袤草原的各种游牧半游牧的突厥人,这些突厥人有一个共同特征,鞑靼这个名字来源于蒙古草原的九姓鞑靼,但是九姓鞑靼也不完全是蒙古语部族,其中还有一些原属于铁勒的突厥语部族。成吉思汗征服鞑靼部后,说突厥语的鞑靼部民就西迁了,留下来融入蒙古族的基本上是说蒙古语的部民。现在俄罗斯所有的塔塔尔族都或多或少的带有鞑靼部民的血统,即便没有鞑靼部血统,但是有些血统是共有的,比如钦察、乌戈尔,这也是大家都沿用塔塔尔族名的原因。

欧洲人所说的“鞑靼人”分广义和狭义两个称谓,广义指俄国境内使用突厥语各族(阿塞拜疆人以及北高加索、中亚、伏尔加河流域突厥语各族)的统称。狭义鞑靼指鞑靼族,该民族是突厥人的一支。一开始只有克里米亚的突厥人自称鞑靼。其他地区的鞑靼人十九世纪才自称鞑靼。其实各鞑靼也不是一回事,各个“鞑靼”的名称也是俄罗斯人起的,因为他们只知道用“鞑靼” 来描述突厥、蒙古人。因为有些鞑靼人像白色人种,有些像黄色人种,对伏尔加鞑靼来说的汪古部落影响较为大。全世界有57支不同鞑靼人,但也是同一民族。

3世纪至4世纪中国魏晋时期,由于匈奴及其他一些游牧部落向西迁徙进入中亚和东欧,并且很多的游牧部落先后移居乌拉尔山脉和伏尔加河流域,接受了当地使用乌拉尔语系民族的许多文化因素和语言。5—6世纪的柔然汗国和白匈奴的在中亚的扩张和崩溃;以及6世纪到7世纪,突厥汗国向外扩张,大批突厥部落涌向西伯利亚、中亚和俄罗斯平原的森林、草原地带。1242年,成吉思汗之长子术赤之次子拔都在西起多瑙河中下游,俄罗斯平原和东至中亚咸海地区建立金帐汗国。13世纪到15世纪,西迁的蒙古人以及大多数被并入金帐汗国的突厥语族部落,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互相结合,形成鞑靼民族。血缘上讲,其中蒙古人的成分很少,主要是当地的突厥民族(保加尔人、钦察人),其文化,包括姓氏,则受突厥影响明显。15世纪到16世纪,金帐汗国的分裂为白帐汗国、蓝帐汗国、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克里米亚汗国、西伯利亚汗国等数国。

展开全文

同时也形成了鞑靼人的各个地方分支:伏尔加鞑靼人、阿斯特拉罕鞑靼人、克里米亚鞑靼人、西伯利亚鞑靼人、乌拉尔鞑靼人、卡西莫夫鞑靼人、楚利姆鞑靼人、梁赞州鞑靼人、高加索鞑靼人、米萨鞑靼人、立陶宛鞑靼人、白俄罗斯鞑靼人、波兰鞑靼人、托博尔斯克鞑靼人、沃洛格达鞑靼人、雅罗斯拉夫鞑靼人、NORQAT鞑靼人、彼尔姆鞑靼人、芬兰鞑靼人等。

西伯利亚地区的鞑靼人还包括图拉鞑靼人、秋明鞑靼人、叶尼塞河鞑靼人、米努辛斯克鞑靼人等很多分支;喀山鞑靼人(包括伏尔加鞑靼人)、卡西莫夫鞑靼人、伏尔加鞑靼人、米沙尔鞑靼人4支又合称伏尔加-乌拉尔鞑靼;阿斯特拉罕鞑靼人还包括Yurtovsk鞑靼人和Kundrovsk鞑靼人两部,北高加索山区还有7个很小的鞑靼人部落,它们说着不同的突厥语和高加索语言。不同的鞑靼人来源与文化也不同,不能只以鞑靼笼统称呼。克里米亚鞑靼源于古代的哥德人(日耳曼系)。受乌古斯人影响大。阿巴坎鞑靼是哈卡斯人,米努辛斯克鞑靼是吉尔吉斯人留在西伯利亚的部分,西伯利亚鞑靼是由西伯利亚汗国与部分蓝帐汗国人混合而成的群体。

今天鞑靼人主要分布于中亚、阿富汗、俄罗斯的喀山、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和欧洲(波兰、白俄罗斯、立陶宛,芬兰)各地。他们是俄罗斯人口最多的突厥语系民族。芬兰与波罗的海国家的鞑靼人属mishar米沙尔支。其中以伏尔加河流域到乌拉尔山一带的鞑靼人,人数最多特别是喀山鞑靼人(1910年四十万在乌法、十万在萨马拉与辛比尔斯克),经济和文化也较发达。现在的鞑靼人是伏尔加保加利亚、钦察人与不多蒙古人的后裔。有些人叫伏尔加鞑靼为新保加尔人。

二、西伯利亚汗国

西伯利亚汗国(1460年—1598年),又称失必儿汗国,是16世纪时位于亚洲北部草原上的西伯利亚的一个汗国,由蒙古—鞑靼人及突厥人所建立,是属于从大蒙古帝国之钦察汗国(又称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克里米亚汗国、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和西伯利亚汗国的四个汗国之一。

西伯利亚汗国, 15世纪末从金帐汗国分离出来的、位于亚洲北部的一个游牧性质的封建国家,首府成吉-图拉(今秋明城附近),这个汗国大概位置是在乌拉尔山以东的鄂毕河中游。16世纪初移驻卡什雷克城(又称伊斯凯尔城,或西伯利亚城。位于托博尔斯克近处)。占有托博尔河、额尔齐斯河与鄂毕河之间的广大地区。西部与俄罗斯的大封建主斯特罗加诺夫家族的领地相连。地处欧、亚陆路贸易的必经之路。

西伯利亚汗国总人口为18~20万。主要民族为鞑靼人及奥斯加克人、沃古尔人、巴什基尔人等。居民以牧业和农业为主。北部地区大多数人从事狩猎、驯鹿和养蜂业。居民掌握金属冶炼技术,能制造各种金属器具。汗及其下属的诸侯、领主和酋长等构成了国家的统治阶级,广大下层平民是被统治阶级。汗国内部保留了不少奴隶制残余和原始公社制残余。封建诸侯、酋长彼此内讧,纷争不已,削弱了国家的实力。

16世纪中叶,俄国吞并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之后,进而入侵西伯利亚汗国,以夺取该汗国的毛皮产地并打开与东方进行贸易的通道。叶吉格尔汗屈服于俄国的压力,于1555年被迫宣布臣服俄国。沙皇伊凡四世(雷帝)自封为“全西伯利亚的君主”。1563年库楚姆起兵,推翻了叶吉格尔汗,登上了汗位。中断了同俄国的君臣关系,停止向俄国输纳贡物,积极组织力量回击俄国的武装挑衅,维护汗国的独立。1579年俄国封建主斯特罗加诺夫家族受沙皇之命,招募了一支以叶尔马克•季莫费耶维奇为首领的哥萨克队伍。1581年9月10日,叶尔马克率840人,向西伯利亚汗国进军。1582年11月4日俄军战胜库楚姆汗,开进汗国首府。库楚姆汗逃往南方,组织力量,继续同俄军周旋。当地人民的抗俄斗争持续了17年。1598年,库楚姆汗被害,汗国被俄国灭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