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娃闹新春丨为什么年年有“鱼”?

萌娃闹新春丨为什么年年有“鱼”?

年夜饭上的鱼

年年尽有余

岁岁皆无疾

揽月装春枕

摘星饰夏衣

中国人过春节讲究好意头,希望“年年有余”,当然春节餐桌上少不了“鱼”。中国的南方人,吃年饭时,或者其他节日与盛宴,都是必须上一条全鱼,这全鱼还不吃掉,以表达年年有鱼(余)的寄托。那过年为什么要吃鱼?

很早以前就有在春节吃鱼的习俗。鱼的谐音“余”不仅仅代着盈余,也象征着降妖除鬼。在古代的汉朝,画在门叩上的鱼在降魔中赋予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唐朝,鱼的图案会出现在门把上,大门上,柜子门,箱子门上,以便驱走鬼怪。所以门把手设计鱼这一观念对中国人在新年里吃鱼有很大的影响。

年年有鱼(余)的风俗源头在渔民,渔民历代身置水境,近鱼既久,则生渔俗。渔民靠水吃鱼。船中就餐,鱼头惯朝船大,鱼尾朝船二,船脚们则各食其近。食毕鱼之上爿(pán),皆忌翻身:因船“三面朝水,一面朝天”,渔民最忌“翻”字。待食鱼之下爿(pán)时,碍于骨刺,挑之易断,等于折了船大、船二的“首尾相连”,不吉;即使骨刺不断,若食净鱼之下爿(pán),又等于食个“漏底儿”,亦不吉。故而食鱼习于有余,不有余则易犯忌。

这样积久成俗,就成为船文化的一种属性,即“以鱼谐余,以鱼寓吉,以吉示富”,更是渔民祈愿船行安之,获鱼丰之,讨彩生计兴裕。这大概是“年年有余”的原始之义。

过年食鱼的习俗,大江以南的不少区域,似乎有一个潜规则。鱼是宴席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为吉祥物,意味着“年年有余”。有的地方,年饭时吃鱼,要留头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达新年“有头有尾”的祈愿。

摆鱼也有讲究:鱼头要对着贵宾或长辈,体现尊敬;来客是文人,将鱼肚对着他,赞他肚里有墨水,满腹文章;来客是武将,将鱼脊对着他,夸他刚武豪放,可作脊梁。

鱼端上桌时的摆放,鱼头对着谁、尾对谁,摆下后不可再端动。鱼头所对的人“剪彩”,鱼尾所对的人“赞助”;先由二位对饮一杯酒,再由鱼头的人首动筷夹鱼吃(所谓“剪彩”),随后大家才可以动筷,热闹气氛,欢语一片。

恭贺新禧

SPRING FESTIVAL

视频来源:童星未来说

你花了 · 秒来阅读

点亮

原标题:《萌娃闹新春丨为什么年年有“鱼”?》

相关推荐

plc系统开发软件有哪些
beat365网站老板

plc系统开发软件有哪些

🕒 07-10 👁️ 3931
浙江颐顿机电有限公司
beat365网站老板

浙江颐顿机电有限公司

🕒 07-29 👁️ 1597